English

梁从诫的环保情

2000-04-27 来源:文摘报  我有话说

我们约定的的地点是在位于北京沙滩北街的“自然之友”的活动室,这是国内第一家、也是知名度最高的民间环保组织。

“自然之友”的创始人梁从诫教授,是位名副其实的名门之后,但他只字不谈自己的家世。许多熟悉他的人,都不知道他的祖父是赫赫有名的学者梁启超,而他的双亲,是中国两位著名的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和林徽因女士。

他最关注的是环保,我们的话题也始终没有离开环保。我清晰地感到,在他血管里流淌的都是对自然的爱,这是一种刻骨铭心的爱,他所说的每一句话,都是和自然、环境紧密相关的。

他递给我一张名片,是用废纸做的。他送给我的资料,是用废纸背面复印的。他总是随身带一把勺儿,从不用一次性筷子。他走在楼道里,总是随手关掉白天还亮着的一盏盏廊灯。他用一点一滴的行动,印证着他讲过的一句话:衡量一个人的环境意识高低,不在于他知道多少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,而在于他为保护环境做了点什么。

他的前半生履历是和历史联系在一起的,1988年起,他在中国文化书院任职,在创办“自然之友”之前,他并没有接触过环保方面的知识。

80年代,他还在办《百科知识》杂志时,一位作者的稿件吸引了他。当时,乡镇企业方兴未艾,作者却慧眼独具,看到了规模不大、设备简陋的乡镇企业给环境带来的破坏。他开始忧心忡忡。环境问题的最终解决,没有民众的参与是不可能的。一向崇尚谦逊美德的梁先生,这次却当了“出头鸟”。

当1994年3月这个组织诞生时,是以中华文化书院的绿色文化分院在民政部注册登记的,但他更喜欢“自然之友”这个别称。因为,“自然之友”体现了他以及同行者的基本理念。他经常告诫说:我们和其它动物同是自然之子。麻雀打光了,虫害就增加了。拼命洒杀虫剂,结果是每个人的肚子里都有农药的残留。我这么大年纪了,无所谓了。但那么多青年人、那么多祖国的花朵该怎么办?

靠民间的力量为保护自然而战,并非一件浪漫的事。监督、批评,总会涉及一些单位或个人的利益,阻力也就随时随地不请自来。他指着同样在忙碌着的志愿者们说:不管在外面遇到了多少困难,一回到“自然之友”这个家,我就又看到了希望。

滇金丝猴是中国特有的世界级珍稀濒危动物,得知滇金丝猴的栖息地——滇西北一片原始森林将遭受灭顶之灾时,他全力以赴,奔走呐喊,把求援信复印了80多份送给新闻媒体。在短短的一周内,数十家媒体进行了报道,形成了强大的舆论氛围。16位部长级以上的领导作了批示,支持保护这片珍贵的森林和这一珍贵、美丽的物种。

1998年7月2日,美国总统克林顿访问桂林,梁从诫陪同前往。他送上了金丝猴的照片,并做了精练的介绍。总统先生大为感动,不住地点头,连声称灵长类动物中除人类之外惟一的红嘴唇动物——金丝猴是自己的表亲。

可可西里,蒙语“美丽的少女”,这里是藏羚羊、藏野驴和野牦牛、雪豹等大批国家珍稀野生动物的天堂。但近些年这里的野生动物,尤其是藏羚羊,遭到疯狂捕杀。藏羚羊是我国的特有动物,早被国际公约列为严禁贸易物种,但在国际市场上,藏羚羊绒制品却十分走俏。为此,他们发起了“救护藏羚羊”活动。

1998年10月6日英国首相布莱尔访华之际,梁从诫以“自然之友”会长的身份给布莱尔写信,请求他设法制止英国的藏羚羊绒非法贸易。他写道:我请求您,运用您个人在国内和在你们的欧洲同伴中的影响,和我们一道来防止这种珍稀动物因“致命”的时尚而被灭绝。第二天,首相会见了他,并于当天给他写了回信:我一定会把你的要求转告联合王国和欧洲联盟的环境主管当局,我希望将有可能终止这种非法贸易。

1999年5月,梁从诫率多家媒体的记者,前往可可西里索南达杰自然保护站,亲手点燃了销毁从盗猎分子手中缴获的近400张藏羚羊皮的烈火。返程中发生了车祸,他右肩脱臼、胸部挫伤。在采访中,梁先生只字不提这场大难。笔者还是从他自己的一篇笔记中看到了这样一段文字:

环保行动不是轻柔的田园诗,风险总是有的。为民间绿色活动付点代价,我们无怨无悔。

(《北京日报》4.21铁铮文)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